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检测手段的提高,过敏性事件、儿童过敏体质的发生率均在不断提高。在门诊接诊到过敏儿童时,能不能接种疫苗是最常让家长疑虑重重的问题之一。疫苗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原则上过敏儿童必须且有必要接种疫苗,因为过敏体质及过敏性疾病不是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
哪些情况可以接种呢?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患有严重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的小儿不宜接种;
6、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不宜接种,待病情缓解再接种;
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高热(体温超过39度)暂缓接种疫苗;感冒已进入恢复期仅流鼻涕等症状,是可以接种的。
9、接受血液制剂后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疫苗应注意接种苗间隔时间;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接种前给宝宝做哪些准备?
1、给宝宝洗澡,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吃好休息好,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2、带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本。
3、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
4、宝宝上一次打预防针出现了哪些反应(如发烧、起皮疹等)。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请注意5点
1、接种疫苗后,不要急着回家,在医院休息观察30分钟,如果宝宝出现不良反应,可及时请医生诊治。
2、保证打针部位的清洁。
3、不要让宝宝剧烈运动。
4、回家后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
5、严格遵照医生的相关嘱咐,如服用脊髓灰质炎 糖丸或服口服轮状疫苗后30分钟内不要吃热东西等。
对任何疫苗有过敏反应者应禁忌下一次同样疫苗的接种,所以家长应该注意提供患儿既往有无疫苗相应成分的过敏史,特别是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对于有过疫苗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者,医生应充分评估是否可以进行以后的预防接种;如特别需要接种,可进行以上成分的皮肤试验,必要时可采用分级剂量的方法进行分次注射。
本文由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陈津津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来源:新浪育儿
相关链接
过敏体质是一种特殊的身体体质,顾名思义就是,患者的身体容易受到过敏源的影响,从而引起过敏反应。我们都知道,引起身体过敏反应的情况可大可小,如果救治不及时,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缺氧性休克。也就是说,过敏体质的患者容易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胁。
那么宝宝过敏体质可以接种疫苗吗?
我们都知道,由于宝宝本身的免疫力低,为了保障宝宝的生命安全,不受病毒的干扰,需要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因此给宝宝接种疫苗非常重要。而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为了宝宝的生命安全,需要检查清楚宝宝的过敏原后,才能下结论宝宝可否接种疫苗。
宝宝过敏体质有多种情况,一是:宝宝只对某种疫苗的成分过敏,因此,为了宝宝的安全起见,宝宝可以避开接种此疫苗。除了这种会导致宝宝过敏的疫苗之外,其他疫苗宝宝还是可以正常接种。二是:宝宝过敏体质与疫苗无关,只是针对某种过敏原才会引起身体过敏,因此,宝宝也是可以正常接种疫苗。三是:宝宝的过敏情况比较特殊,宝宝的过敏原特别多,有吸入性、接触性以及食物性,为了宝宝的生命安全,给宝宝接种疫苗时就需要格外谨慎,也不能直接下结论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宝宝过敏体质可不可以接种疫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而下结论。每个宝宝的身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宝宝的过敏体质也会有所不同。我们都知道,疫苗的种类有很多,而宝宝的过敏体质也分很多种,所以,过敏体质的宝宝可否接种疫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由医生经过检查才可以下结论。
来源:快速问医生
家长提问:“我家宝宝是过敏体质,上次接种某疫苗时发生过敏,是否过敏体质的儿童不能接种疫苗?同时,对青霉素过敏儿童能否接种疫苗?”
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立钦: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方式不断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加剧,以及食品的种类和加工工艺越来越多,致使许多原来不过敏的人群可能逐渐演变成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使潜在过敏人群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科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原来未认识到的过敏现象也被揭示出来,这就是当前过敏的发生和发现越来越多的缘故。
过敏,是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导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这些物质称为变应原(亦称过敏原),是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变应原大多是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等,常见的变应原有食物(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类、牛奶、鸡蛋、鱼和甲壳类动物等,由食物过敏引发的过敏疾病已占过敏总数的90%左右)、吸入物(花粉、屋尘、螨等)、微生物(霉菌、细菌等),以及昆虫毒素、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等)、异种血清和物理因素等。上述物质可以通过食入、吸入、接触及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大分子物质直接作为抗原、小分子物质(半抗原)可以与体内的某些物质结合,形成新的抗原(变应原)。变应原第一次进入体内后可造成机体的致敏状态,当这些物质再次进入体内后便发生过敏反应,激发患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最终造成一系列过敏性伤害。
因此,过敏的孩子能否预防接种疫苗,和孩子的过敏原,以及预防接种疫苗的性质、类型相关联。对于过敏未缓解以及病情未稳定的儿童应避免及时的预防接种,可在病情完全缓解后再行预防接种;对于已经明确过敏原的儿童,预防接种时要根据疫苗的性质、类型,结合儿童过敏原的情况决定能否接种以及是否需要延期接种,如对疫苗中某一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该疫苗。需要注意的是,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孩子,首先青霉素过敏和疫苗过敏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其次,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孩子要进一步检查有没有其他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情况,然后进行对应的处理,比如甲流疫苗,青霉素过敏者也可以使用。
来源:搜狐网